河南义工总会网讯:世界卫生组织则于5月21日表示,自5月13日以来,全球已经有12个国家报告了92例确诊病例和28例疑似病例。世卫组织称,现有信息表明,与有症状的病例发生密切身体接触的人群中,正在发生人际传播。数据显示,这些确诊和疑似病例主要来自英国、西班牙和葡萄牙,其余分布在澳大利亚、比利时、加拿大、法国、德国、意大利、荷兰、瑞典和美国。
猴痘是一种罕见的病毒性人畜共患病(从动物传播给人的病毒),病人症状与过去在天花病人身上所观察到的相似,但临床严重程度较轻。
1958年,这种病毒在丹麦哥本哈根市的一个实验室的猴子样本中被首次发现,故被称为“猴痘”。此后很长一段时间,被感染者只是动物。
1970年9月1日,一名仅9个月大的婴儿疑似患有天花,被刚果民主共和国一家医院收治,患病儿童的数据被送到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研究中心。研究小组花费了两年时间证明,这是人类首次感染猴痘。
随着在1980年消灭了天花和随后停止接种天花疫苗,猴痘成为对公共卫生影响最大的正痘病毒。
猴痘病毒有两个不同的分支:刚果盆地分支和西非分支。由刚果盆地分支病毒引起的猴痘报告死亡率高达10.6%,而西非分支病毒通常引发较不严重的疾病,其病例死亡率为3.6%。
在本轮疫情中,所有通过聚合酶链反应检测确认样本的病例都确定为感染了西非分支。来自葡萄牙的一个确诊病例的拭子样本基因组序列表明,导致当前疫情的猴痘病毒与2018年和2019年从尼日利亚输出到英国、以色列和新加坡的病例密切匹配。
本轮疫情暴发前,猴痘病例主要在非洲中部和西部地区热带雨林散发。但目前多个国家报告的确诊和疑似病例却没有任何猴痘流行地区旅行史。
据世卫组织介绍,猴痘病毒通过与病灶、体液、呼吸道飞沫和被污染材料(如床上用品)的密切接触在人际传播。猴痘的潜伏期通常为6天至13天,但也可能在5天至21天之间。
猴痘具有自限性,症状通常在14天至21天内消退。严重病例多见于儿童和免疫功能低下人群,尤其是艾滋病毒感染者,并且与病毒暴露程度、患者健康状况和并发症严重程度有关。
世卫组织认为,迫切需要提高对猴痘的认识并采取全面措施,及时发现并隔离病例、追踪接触者、提供支持性护理等以限制进一步传播。
世卫组织预计,随着监测的扩大,未来有可能在已报告病例的国家和其他国家发现更多病例。